首页 资讯 正文

乡村振兴实践培育“新农人” 四川宜宾“产学研”融合把课堂“搬”到田间

体育正文 91 0

乡村振兴实践培育“新农人” 四川宜宾“产学研”融合把课堂“搬”到田间

乡村振兴实践培育“新农人” 四川宜宾“产学研”融合把课堂“搬”到田间

封面新闻记者(xīnwénjìzhě) 伍雪梅 摄影报道 黄金笋瓜(sǔnguā)、香蕉西葫芦、水果(shuǐguǒ)黄瓜、豇豆、薄荷香料......6月10日,记者走进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庆岭镇的(de)农业现代化产教融合基地看到,基地内五彩缤纷,20余种高品质绿色蔬菜进入采摘高峰期,许多(xǔduō)学生和老师们正忙着采摘蔬菜、清理枯叶等。 学生在宜宾市高县庆岭镇的农业现代化(xiàndàihuà)产教融合基地采摘黄瓜。 据了解,该基地是(shì)由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、高县(xiàn)庆岭镇等共同打造的,一个集科研示范、产业孵化、技能培训(péixùn)、农旅融合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农业示范基地。这里不仅是农业科技的试验田,更是(gèngshì)乡村振兴的实践课堂。 航拍宜宾市高县(xiàn)庆岭镇(zhèn)的农业现代化产教融合基地。(高县融媒供图) 这里是农业(nóngyè)科技试验田 现代化设施技术种出高品质绿色蔬菜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,这个位于庆岭(qìnglǐng)镇山河村(cūn)的基地占地面积260余亩,是采取“科技+农业+教育”的产教融合新(xīn)模式,致力于“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”的试验示范推广,助力乡村振兴。 2024年秋,该基地(jīdì)完成土地整理、水利灌溉、道路硬化等(děng)基础设施建设,随即启动新品种示范种植计划。特别是今年春季,当基地种植的彩色羽衣甘蓝、鸡腿芥兰(jièlán)、彩色花菜等蔬菜成熟时,如绚丽的调色盘点缀田间,不仅赢得食客的青睐,更是(gèngshì)吸引大批游客走进基地领略(lǐnglüè)乡村美景。 学生在宜宾市高县庆岭镇的农业现代化产教融合基地参与实践(shíjiàn)课堂。 据介绍(jùjièshào),该(gāi)基地已逐步完成了设施农业建设,建成智能温室大棚(dàpéng)集群。其中,4个单栋标准大棚配备智能温湿度调控系统,能实现全年恒温恒湿生产,用于高产、高品质的菌菇(jūngū)培育;3个连栋智能大棚用于集约化(huà)育苗和适季果蔬种植,拥有集成自动化水肥灌溉、环境传感监测等技术,能实现精准化、数字化农业管理,有效(yǒuxiào)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种植效益。 宜宾市高县庆岭镇的(de)农业现代化产教融合基地种植的香蕉西葫芦。 目前,该基地已种植了宜香优2115水稻、黄金笋瓜、蜜本南瓜(nánguā)、荔浦芋头、特色(tèsè)番茄、香蕉西葫芦、水果(shuǐguǒ)黄瓜、特色辣椒等20余种高附加值作物,并通过智能监测、机械化作业等手段,打造“可复制、可推广”的现代农业。这些优质蔬菜结出硕果,并在(zài)当地商超上架,丰富老百姓的餐桌选择(xuǎnzé)。 宜宾市高县庆岭镇的农业(nóngyè)现代化产教融合基地的蔬菜摆上当地超市货架。(受访者供图(gōngtú)) 陈慧教授和她的(de)团队是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外聘的果蔬技术专家(zhuānjiā),负责学校产教融合基地的品种筛选、种植安排、日常管护指导等技术性工作。陈慧教授告诉记者,该(gāi)基地的蔬菜品种是综合土壤、环境(huánjìng)、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选择种植。在(zài)日常管理中,该基地通过田间管理增强蔬菜抗性(kàngxìng)和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,同时严格按国家管控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进行绿色防控。 据了解,不仅是位于(wèiyú)庆岭镇的基地实现了绿色防控,目前,高(gāo)县全面绿色防控工作正(zhèng)有序推进。高县通过“服务保障+源头管控(guǎnkòng)+科技赋能”三措并举,正全面推动农业绿色化、标准化发展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。 学生在宜宾市高县庆岭镇(zhèn)的农业现代化产教融合基地搬运薄荷香料。 这里是乡村振兴(zhènxīng)实践课堂 “新农人”培育从学生抓起 今年3月召开的(de)宜宾(yíbīn)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提出,宜宾要把握适度(shìdù)规模经营趋势,提升农业经营主体规模,加快培育“新农人”队伍。这个让课堂搬进田间地头的基地,正是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一支沉得下、留得住(zhù)、能管用的“新农人”队伍的创新探索。 “现在我为同学们示范一下(yīxià),摘之前需要把南瓜藤牵起来顺整好,然后双手扶着藤,往有喷淋(pēnlín)系统的方向牵去(qù),才便于采收。”采访当天,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正在田埂边(biān),为刚到基地参与实践课堂的学生们讲解着采摘技巧。 在宜宾市高县庆岭镇的农业现代化产教融合基地,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(lǎoshī)在田埂边为学生讲解采摘技巧(jìqiǎo)。 “这两天主要是对笋瓜地和南瓜地,进行枯枝杂草的(de)清理、摘瓜(zhāiguā)和施肥。听了老师讲解才知道瓜要怎么摘,什么大小是成熟的。”该校2023级汽车工程专业学生邓雨浩表示,这些知识在(zài)家里学不到,但是又比课堂上更生动,很有意义(yìyì)。 同样在该基地参与了(le)黄瓜菜地枯叶(kūyè)清理实践课堂的该校2023级汽车工程专业学生陈勃炜说,以前自己对农业种植不了解,通过学校开始相应的课程、参与实践,他(tā)学习到很多农业种植技术(jìshù),也锻炼各方面的素质。 学生在宜宾市高县庆岭镇的农业现代化产教融合基地采摘黄金笋瓜(sǔnguā)。 把课堂搬(bān)到田间地头,不仅是让(ràng)课本上的知识更接地气,还是为了让学生(xuéshēng)未来多(duō)一项就业(jiùyè)技能。据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主要负责人介绍(jièshào),该校一万余名(wànyúmíng)在校生中,有70%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(jiātíng),“一亩三分地”承载着万千家庭的致富梦想。为了让学生有更多就业技能,2023年以来,该校与长宁县竹海镇、高县庆岭镇、叙州区合什镇等地共建了8个产教融合试点示范基地,共计(gòngjì)约1320亩。同时聘请来自宜宾市农业科学院、宜宾职业技术学院、山东寿光等地的20多名专家,从新(xīn)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三个方面,对学生进行培养。“职业教育必须扎根地方、服务民生。我们不仅要培养懂技术的‘田秀才’,更要培育善经营的‘新农人’,让职业教育成为连接校园与田园(tiányuán)的桥梁。”
乡村振兴实践培育“新农人” 四川宜宾“产学研”融合把课堂“搬”到田间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